干工作不能“遇到问题就上交”
■海军某部某连干部 庞斯年
“本次课目示范,大家表现出色,在此提出表扬!”前不久,全排官兵主动思考、配合默契,合力攻克技术难点,最终高标准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,我深感欣慰。然而,就在两个月前,大家的精神面貌可不是这样。
就拿下士李向成来说,他本是排里的军体骨干,在我的安排下,负责结对帮带刚刚下连的新兵冯玉林。
然而,在我出差期间,李向成多次向我请示汇报:“后面几天有雨,我计划把室外跑步调整为室内燃脂训练”“这周冯玉林身体很疲惫,要不要让他适当休息”……我听后有些哭笑不得,这些常识性的问题明明可以自行处置,何须事事问我?
李向成的情况并非个例。一次整治库房,我想到下士林奎曾跟班长执行过此类任务,出于培养骨干的考虑,便安排他牵头负责。没想到,刚一接手,林奎就向我抛来各种问题——
“这次整治库房,该叫多少人合适”“我能不能把前运包统一放在靠外的架子上”……我心里犯起嘀咕:林奎确实是第一次牵头负责,但并非没有经验,完全应该有自己的主见。
遇到问题就上交,原因何在?经过分析与反思,我意识到根源或许在自己身上。原来,我平时常对官兵说“遇到问题要及时汇报”,本意是为掌握各项工作情况,及时排忧解难。但时间一长,我对大家提出的矛盾困难不加以鉴别,事无巨细地为他们想办法、出主意,这才让大家产生了依赖心理。
找到症结后,我在排务会上明确要求:遇到困难首先要自己开动脑筋,而非动辄上交、依赖上级。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加以改正,影响工作效率不说,还会助长“思想懒惰”,影响攻坚克难的主动性?
接下来的日子,我开始着手提高年轻同志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安排工作时,我根据难易程度合理分工:对于那些官兵从未接触的新任务,按照“新老搭配”原则进行分组,让老骨干帮带新同志;对于执行过多次的公差勤务等,则注重给年轻官兵“压担子”,让他们牵头负责,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、建立自信。
此外,我还时常在全排组织讨论辨析,围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大家探索新的解决方法,助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,锻炼自主决策能力。
经过教育和引导,全排官兵主动攻关的热情日益高涨,“遇到问题就上交”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改观。
(董嘉新整理)